![]() |
很快的在幾天之內看完由滾石文化出版、作家貝瑞(Maxx Barry)的作品《甜蜜糖漿(Syrup)》,啊呀,不只是文字簡潔、故事好看,也喚醒小枚自己也曾經是以身為一個廣告人、行銷人自許啊XD
這是一本商戰小說,更是有天分與才華的宅男與智慧型美女的勵志愛情故事,小枚讀到一半就覺得整個設定的感覺超級像過去紅極一時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對,就是車太賢與全智賢、結構性更強的美國版本組合!
故事場景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唸行銷畢業的主角「快閃」有滿腦袋的創意點子,其他一無所有,但他相信自己可以靠創意與行銷成名致富-幫自己取一個叫做「快閃」的名字,就是自我行銷的第一步。「快閃」也很快的提出邁向百萬富翁之路的第一個創意:一個取名為「法克(Fukk)」的可樂,他相信這個商品可以稱霸美國,不,是全球飲料產業!
但問題是:一個沒沒無名的行銷科系畢業生,是無法自己生產出一個名為「法克」的可樂商品進攻飲料市場的,他需要門路把這創意賣給真正的飲料大廠。這個門路竟然來得輕而易舉!經由他的室友「賊痞子」的介紹,他認識了可口可樂公司的新產品行銷主管、年僅21歲的大美女「6」(都是怪名字XD)。「快閃」發現「6」不只是他的創意能否被可口可樂公司接受的關鍵人物,她具備的專案管理概念與職場敏感度,更是專注在創意發想的他所缺乏的,他們可以變成一對互補的搭檔。不,不只是搭檔,他根本就是一見鍾情的愛上兼具美麗性感、神秘與智慧的「6」小姐!
一切好像都很順利,但即將靠「法克可樂」成為百萬富翁的他,怎麼會讓自己的創意被奪走、而且是被一開始幫助他的「賊痞子」所奪走?!失去舞台的「快閃」與「6」該如何藉著之後的專案機會進行反擊?可口可樂的夏季行銷campaign發想、可口可樂與環球電影公司合資的置入性行銷電影「捲土重來」拍攝,這些專案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嗎?而「賊痞子」靠著奪走「法克可樂」成功進入可口可樂公司工作、並獲得執行長的重用之後,他將如何一次次的攻擊「快閃」與「6」?
擅長創意發想、但對職場險惡一無所知的「快閃」,以及具備專案管理概念、瞭解職場生存法則、但身為「女性」總是處處受到打壓的「6」,他們如何在一次次的低潮中找出生路?他們之間的感情又將如何在分分合合之中滋長?他們最終能將自己的創意與理念帶進可口可樂公司嗎?這份滿載行銷個案、職場角力鬥智、以及互耍心機愛情的「甜蜜糖漿」,就在為期一年故事中默默醞釀!
除了封面設計的不是很精緻之外,小枚很推薦這本書,對做廣告或行銷有興趣的人,應該都會滿喜歡這本小說的內容與風格。
小說裡頭除了兩個主角基於不同專長與個性的角力互動與感情發展之外,很有意思的地方是,雖然這些故事不是真的發生在可口可樂公司,也沒有那部可口可樂與環球電影合資的電影,但它的設定都是很認真的,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內部提案、董事會議、各部門主管之間的抗衡與角力,以及電影拍攝過程、電影首映會,甚至連電影的卡斯-湯姆.克魯斯、薇若娜.芮德、葛妮斯.派特蘿,都不是隨便寫寫!
所有故事進行中帶進來的背景與角色都有其重要性,加上主角在過程當中遭遇到的起起伏伏、成功、挫折、在權力階層頂端與底層之間的來回擺盪、創意發想的腦力激盪、以及與時間賽跑般那種逼真的分秒必爭氛圍,讓這個故事從虛構的愛情變成幾乎真實的兩人關係、各種行銷案例變成幾乎真實的劇情環節,是我覺得這本小說很出色的地方。
作者在小說中分享了15個不同產品別的行銷案例,跟故事進行沒有絕對關聯,但絲毫沒有突兀的感覺;這些個案有的看起來還滿不可思議或好笑,但恐怖的是,這些個案經驗經常都是真的。
拼湊一些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作為這個故事一直在傳達的核心精神:認知就是現實,但認知不見得是事實,「認知」與「現實」經常是被「行銷」出來的。
我很喜歡故事中「快閃」為了準備第一次與「6」見面的晚餐場面,從走路坐公車去A經銷商要求試駕福特車、開著試駕的福特車去B經銷商要求試駕紳寶車、開著試駕的紳寶車去C經銷商要求試駕賓士車、最後成功的從走路變成開著保時捷赴會(當然也是開著賓士車去D經銷商要求試駕XD)的橋段,但我覺得以下這段對話更能夠代表這故事的本質:
「6」從家中冰箱裡裡拿出一罐百事可樂,問說:「要喝什麼嗎?」
「快閃」眨了眨眼,說:「妳喝百事可樂啊?」
「6」聳聳肩:「做市場研究啊!我什麼飲料都喝。」
「那妳冰箱裡有些什麼呢?」
「百事可樂、百事強力(Pepsi Max)、健宜可樂、七喜汽水、芬達、健宜芬達、可口可樂、健宜可口可樂、櫻桃可口可樂、白可口可樂…」
「白可口可樂?」
「是測試的產品。」
「哇,聽起來挺酷的,喝起來味道怎麼樣?」
「就跟可口可樂一樣。」
「嗯,對啦,但跟一般可口可樂總有什麼不同吧?」
「裝在不同的罐子裡。」
「什麼?就那樣?」
「也不是,它的價錢也會貴上一倍。我們想賣給比較高收入的小眾市場。」
「妳們真的期待人們願意付雙倍的價錢,去買一個白色的罐子?然後喝起來味道完全一樣?」
「我沒說口味完全一樣,我只說兩者是完全一樣的。」
行銷案例2:可樂行銷
永遠、永遠不要討論口味,口味有90%是心理作用,而且口味不能幫助可樂銷售,它的重要性大概只有形象的1/10,這是有人研究過的。
哈!